“幼教第一股”红黄蓝承压:疫情影响未散 收入大降近40%

“幼教第一股”红黄蓝(RYB.NYSE)五年来首次录得营业收入负增长。 2020年,红黄蓝营收同比下滑39.81%至1.10亿美元,净利润吃亏额大幅增长,由上年同期的吃亏219万美元扩至4118.3万美元。5月15日,红黄蓝宣布的20-F文件

  “幼教第一股”红黄蓝(RYB.NYSE)五年来首次录得营业收入负增长。

  2020年,红黄蓝营收同比下滑39.81%至1.10亿美元,净利润吃亏额大幅增长,由上年同期的吃亏219万美元扩至4118.3万美元。5月15日,红黄蓝宣布的20-F文件披露上述信息。这也是红黄蓝持续第三年录得净利润吃亏。

  连年,红黄蓝被遇“艰屯之际”。本年2月,红黄蓝“躺枪”德勤员工投诉审计不合规事件;4月,又遭曝出西席存在不妥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在政策禁锢收紧的配景下,主要从事学前教诲的红黄蓝,将来外延扩张受到严重制约。

  时代周报记者多次以邮件方法接洽红黄蓝,停止发稿,仍未收到回覆。

  自2017年上市以来,红黄蓝的股价跌幅已经高出70%。在业绩承压、政策趋紧的大配景下,负面缠身的红黄蓝在成本市场尚有故事可讲吗?

  Q4净利增长靠所得税收益

  陈诉期内,红黄蓝的营业收入降幅为39.81%,而营业本钱降幅为24.84%,相对刚性。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4.67%转为-6.55%;净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20%变为-37.54%;净资产收益率由-2.35%变为-46.41%,盈利本领下滑。

  分季度来看,2020财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营收均为负增长,红黄蓝尚未规复至疫情前的业绩程度。

  财报披露,红黄蓝在2020年1月下旬至5月下旬临时封锁了海内设施,自5月下旬才开始分阶段从头开放。停止第四季度末,公司在中国和新加坡的所有直营式幼儿园和玩学中心全部从头开业,高出80%的特许策划游戏和进修中心也规复正常运营。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红黄蓝的营收降幅为7.22%,下降幅度进一步收窄,净利润同比增长1551.22%,达1086.50万美元。不外,公司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增长主要归功于所得税收益孝敬。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四季度的所得税收益金额为829.8万美元,占净利润的比重为76%。

  现金流方面,红黄蓝全年策划勾当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652.60万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出1485.70万美元。汗青财政数据显示,这已经是红黄蓝持续三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淘汰,造血本领堪忧。

  红黄蓝的收入来历主要是学费收入、加盟费收入、销售教诲商品收入。从比重来看,学费收入是公司第一大收入,陈诉期内占比为83.9%,加盟费收入和销售教诲商品收入别离占比8.3%和6.1%。

  个中,学费收入只记录直营园部门,加盟费和销售教诲商品收入则主要来自于加盟园。

  2020年,红黄蓝直营幼儿园(kindergartens and student care centers)净增加6家至150家,增速较上年放缓。上年同期,红黄蓝直营幼儿园净增加数量为43家。本期加盟幼儿园呈现淘汰,净淘汰3家至255家。总体而言,加盟园数量仍占大头。别的,红黄蓝还拥有5家直营、1158家加盟游戏和进修中心(Play-and-learn centers)。

  学生人数方面,海内直营幼儿园的在园人数由2019年25808人增长至2020年的28648人,同比增长约11%。

  值得留意的是,固然直营幼儿园的在园人数增加,但年度递延收入金额(预收款)却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政策挤压,扩张受阻

  2018年11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诲深化改良类型成长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当日,红黄蓝股价暴跌52.97%,创单日汗青最大跌幅。

  《意见》明晰提出,到 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包围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达80%,公办园原则上在全国到达50%以上。为实现普惠园占比80%的方针,全国多地出台政策勉励民办幼儿园转普惠,并给以必然的补贴和嘉奖。

  北京市教委印发的《北京市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与打点步伐(试行)》要求,普惠性幼儿园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比例占保教费收费收入和财务生均定额补贴收入之和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

  时代周报记者以家长身份致电北京多所红黄蓝幼儿园和亲子园,一家今朝已经转为普惠性的红黄蓝幼儿园事恋人员回应称,本来一个月学费要7千多元,此刻转为普惠性幼儿园后每月学费为750元,外加餐费750元,共1500元。

  另一家未转为普惠性的红黄蓝幼儿园事恋人员则先容,每月学费在8500-11000元之间(国际园)。而另一家加盟亲子园事恋人员称,每月学费在5600元阁下,三月一缴。

上一篇:因黑幕生意业务 卓翼科技原控股股东、实控人拟被罚没超4200万
下一篇:空调双巨头争当A股回购王 成长隐忧致企业股价承压